閱讀下面這首宋詩,完成下面小題。
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①二首(其一)
蘇 軾
論畫以形似,見與兒童鄰。
賦詩必此詩,定非知詩人。
詩畫本一律,天工與清新。
邊鸞②雀寫生,趙昌③花傳神。
何如此兩幅,疏淡含精勻。
誰言一點紅,解寄無邊春。
(注)①折枝,花卉畫的一種表現手法,畫花卉不畫全株,只畫連枝折下來的部分,故名折枝。②邊鸞,唐代畫家,所畫花鳥極精美。③趙昌,宋代畫家,善畫折枝花卉,人們說他能與花傳神。
9.本詩主要采用了哪種表達方式?前六句有何作用?
10.“東坡先生有詩云:‘論畫以形似,見與兒童鄰。賦詩必此詩,定非知詩人。’仆平生不惟得看畫法于此詩,至于作詩之法,亦由此悟。”(元·湯垕《古今畫鑒》)請結合原詩簡要概括湯垕所悟得的“畫法”及“詩法”的內涵。
答案:
9.表達方式:議論。作用:內容上先立下一個評論詩畫的標準;結構上為下文評論王主簿的畫作鋪墊。
10.畫法:不能片面追求形似,而要追求自然、神似(神韻);詩法:不能落入俗套,而要追求言外之味、意外之旨。